一根棍儿撬动千斤亩产!

直通三农经济 05-09 1949

在这个人人追求品质的年代,为了能种出高品质的果树,不少农户宁愿自降产量。比如猕猴桃,一棵苗能占半间房,两颗苗距离能有半米,仿佛在果园里划“独立庭院”,只为了能让每棵猕猴桃得到充足光照,但后续想要提高产量、扩大经济收益可就不容易了。

在烟台的大棚里,一场“反骨式种樱桃”正在上演!这个大棚里的种植户们既想种得多又想种得好,他们用了这两步。

第一步

果农们化身“Tony老师”,旧苗变新苗                   

果农们拿起剪刀咔咔咔把樱桃树变成光杆司令,一亩地硬塞700~1000棵树,远远看过去就像是开筷子大会!这是在干什么?当地种植户为了改造果园,减少露天种植的损耗,准备在大棚里种植新的樱桃品种,如果把原有的樱桃树砍掉,全部重新种植,需要5年的时间,于是他们想到了嫁接的方式。

工人手持嫁接刀,像给苗木做“微创手术”,把老樱桃树的分枝修剪掉,留下主干切出切口,把新品种的樱桃树苗削个切面,将芽片像拼图一样拼起来,再裹上保鲜膜当“绷带”。不过月余,嫁接成功的小棍就冒出了新芽,既省地又省时间,一亩地轻松塞下几百棵,直接把土地利用率拉满!

第二步

化身强迫症                                 

种好樱桃,还得有点强迫症,他们把樱桃树身高控制在1.5米左右,每棵树只留2~3个叶芽,多了的统统砍掉,这样可以为樱桃精准控糖,道理很简单:果子少了,每颗都能有充足的营养,白天晒足太阳攒糖分,晚上低温封印不流失,在大棚的加持下,果子糖分疯狂“囤货”,咬一口能甜得眯眼,连蜜蜂路过都得被甜晕!

现在棚子里的樱桃树,虽然种植密集,但是丝毫不乱,主干笔挺如电线杆,果实密得像糖葫芦,摘果不用爬梯子,站着伸手就够得着,大爷大妈都能化身“采摘快手”,效率翻倍还安全。千棵树排得整整齐齐,像等待检阅的“筷子军团”,亩产从500斤狂飙到2000斤,甜度更是从“小甜水”升级成“蜂蜜弹”,直接把樱桃变成“行走的甜分担当”!

种植无非就是一代一代人的摸索,现在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从靠天吃饭变成靠脑子吃饭,烟台人用“一根棍儿”玩转种植,密植、矮化、精修,把每寸土地榨出黄金效益!下次吃烟台大樱桃时,别忘了给咱种植户的智慧点个赞,毕竟他们可是让樱桃“又高产又甜蜜”的幕后大佬。

(直通三农经济)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