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贯通、AI互动……济南市中区泉海学校这场诗词大赛亮点满满

壹点探校 昨天18:49

“胸藏文墨怀若谷,笔绽诗华意自殊。”5月21日,济南市市中区泉海学校第三届“海纳杯”诗词大赛启幕。

本届诗词大会紧扣教育时代步伐,呈现多个亮点:采用中小组队新赛制,中小贯通;数字化赋能诗词教育,用iPad互动答题,公开透明,便捷高效;AI互动,古今对话,展现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巅峰对决;科普与诗词融合,感受诗词跨越文学与科学的魅力。

活动特邀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丛心强,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其和,济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张秉国,九天神马书画院院长彭雁平,山东省青年女画家王云鑫等为大赛提供专业指导与学术支持。

随着现场助威声浪迭起,36强选手强强联手,组成六支战队依次登台亮相,尽显泉海诗词少年的非凡风采。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团体对抗赛“大浪淘沙”中,选手们直面多元题型大考。古诗选择,诗句似清泉潺潺;诗句补充,功底若磐石稳稳。“众里寻你”与“身临其境”,深度试炼诗词理解运用。选手们从容自若,诗词底蕴如浪中珍珠,熠熠生辉。三位教授倾囊析题,丛新强教授引领学子赏诗词之魅,真诚地与同学们交流感受;王其和教授点拨关注意象与文化内蕴,引经据典,用心解读;张秉国教授从“蹊”“溪”偏旁妙解诗意,还现场答疑,如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抢答环节,紧张刺激如浪遏飞舟。宫格寻诗,选手目光如炬;线索推理,众人沉着冷静。争分夺秒间,他们在诗词浪潮中勇立潮头,以无畏勇气与卓越智慧,劈波斩浪。

“触景生情”环节似创意魔方,考验选手文学积淀与临场智慧。六支战队三分钟内构思创意名称并阐释。命题揭晓,思维风暴骤起。选手们引经据典,将诗词意象与命题精巧编织,妙语连珠,把文化底蕴幻化为灵动表达,满堂喝彩如雷。环节结束后,丛新强、王其和、张秉国三位专家精准点评,如神来之笔,勾勒诗词之美,思想碰撞间,诗意再度升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彭雁平院长现场挥毫,山水豪情跃然纸上。选手们于画境中寻诗韵,墨色间捕诗魂,留白处绘诗行。抢答瞬间,目光如电,锋芒毕露,古典美学的诗画交融之妙,彰显得淋漓尽致。

小学部教师李娜以视频情景题开篇,初二八班贾安琪豪迈演绎李清照,情境题目抛出,选手们凭深厚功底,剖析诗词情感世界,丝丝入扣。在诗词与科学知识抢答环节,主持人李鑫圆与房路将“诗词中的露珠及形成原理”等问题融入情景题目,此环节如跨界桥梁,选手穿梭其间,感受诗词跨越文学与科学的独特魅力,让诗词之美渗润心灵。

五个关卡挑战结束后,海纳队披荆斩棘,夺得本届诗词大赛团队冠军。

团队对抗赛后,精英选手角逐冠军。五强飞花令,单字主题下,诗句泉涌。三强争霸,风险题前,勇气与智慧博弈。冠军争锋,小学组“颜色+植物”、初中组“Π”飞花令,与百人团车轮大战,以一敌百,纵横捭阖,豪迈尽显,诗词盛宴,高潮迭起。

擂主争霸赛,小学、初中冠军与AI模拟的辛弃疾跨时空对话。选手借灵动思维,AI凭深度数据,科技与人文相拥,传统文化脉络在创新之光下清晰毕现。初一15班孙佳宁同学力拔头筹,荣膺终极擂主,为大赛绘就完美句点。

赛事落幕,颁奖环节将气氛燃至顶点。领导嘉宾为优胜者授证颁奖,这是荣耀加冕,更是对拼搏精神的礼赞,激励学子以榜样为灯,在诗词探索之途砥砺奋进。

“诗者,天地之心也。”市中区教体局副局长明亮在致辞中引经据典,高度评价本次诗词大赛创新实践。他指出,活动以"五维融合"为突破——诗词与科学跨界碰撞、阅读与个性发展有机衔接、中小学团队协同共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交融、线上线下全域联动,构建起全员参与的立体文化生态。

明亮勉励广大泉海学子,以诗为舟,游弋文化长河,于经典中采撷智慧力量。他强调,这样的创新实践,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更是新时代教育的生动探索,期待学校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兼具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

此次大赛,是泉海学校的文化盛事,是知识与素养的多维试炼。吟诵间,语言沉淀底蕴;竞答中,思维磨砺敏锐;意境里,审美拔节生长;热爱处,文化赓续传扬。

责任编辑:王丛丛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