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可 通讯员 谢记宽 刘登胜
小满刚过,“三夏”农忙的大幕徐徐拉开。在黄河之畔的山东郓城,广袤的田野宛如金色的海洋,麦浪随风起伏,浓郁的麦香在空气中肆意弥漫,一幅丰收在望的盛景图跃然眼前。郓城农商银行积极作为,通过服务下沉、科技创新、普惠金融等多维度举措,全力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奋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服务下沉:拓展普惠金融广袤天地
“以往收粮的时候,四处筹集资金可把我愁坏了。如今该行的客户经理带着设备上门办理贷款,资金到账速度快,收粮再也不会卡在资金这一关上了。”郓城县潘渡镇王屯村的颜晓虹满是感激地说道。
颜晓虹是当地颇具知名度的粮食收购商,每年粮食收购所需的周转资金超过 600 万元。今年,他凭借该行的“好郓收粮贷”,迅速获得了 200 万元的授信额度。
为确保粮食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该行依托 39 家营业网点,精心组建了“三夏”金融服务小分队。这些小分队将金融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粮食收购现场等各个角落。对于信用良好的收购商,银行提前进行授信评估,提高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真正做到“钱等粮”,为全县的粮食收购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和结算保障。
如今,该行通过“线上 + 线下”深度融合的服务模式,将金融服务精准嵌入粮食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为黄河粮仓的持续繁荣和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截至目前,该行发放涉农贷款已达 168.98 亿元。
科技创新:驱动现代农业加速腾飞
聚焦农业生产与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该行大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线上服务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客户只需通过手机银行,便能快速完成贷款发放、转账结算等一系列业务操作,极大地提升了办贷体验。新上线的视频银行服务,更是为那些因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等原因无法亲临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特殊客户群体提供了便利,他们可以通过视频银行办理社保卡密码重置等业务,这一贴心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过去办理贷款手续繁琐又耗时,现在用手机银行就能轻松搞定,真是太方便了!”郓城县宋本贺农资销售店的宋本贺对该行的手机银行赞不绝口。
此外,该行积极对接人社局、税务等部门的数据资源,为青年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贷”“税 e 贷”等低息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创新推出“好郓青春贷”“好郓种养贷”“鲁担惠农贷款”等一系列特色信贷产品,精准匹配农业生产周期,有效破解了抵押物不足、担保难找等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以金融之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智慧农业发展,有力推动了农业的转型升级。目前,该行实体贷款余额达到 203.76 亿元,较年初增加 5.6 亿元。
普惠金融:筑牢粮食安全坚实根基
“过去每到农忙时节,我就犯愁。购买农资要钱,维修农机也要钱,资金周转不过来。今年多亏了郓城农商银行的‘好郓农机贷’,贷款审批速度快,利息还低,帮我解决了更换收割机的大难题。”正在调试收割机的程自旭激动地说道。
程自旭所在的郓城县玉皇庙镇梁集村,许多年轻人外出创业,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程自旭流转了村民的土地,种植规模扩大到 300 余亩。然而,老旧的农机装备效率低下,缺乏流动资金成为他进一步发展的阻碍。该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为他办理贷款,助力他购置了新型收割机。
今年以来,该行聚焦粮食生产、农机装备升级及粮食流通三大关键领域,精准施策,推出了一揽子金融服务举措。创新“好郓农机贷”“好郓农耕贷”“好郓惠农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并同步配套“随用随贷”“减息让利”等惠农措施,为粮食生产、仓储、加工等各个环节提供授信支持。通过“政策 + 金融”的组合模式,打通了惠农通道,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众多像程自旭这样的农民,得以利用设备更新等政策红利,及时进行农机具的更新换代,为“三夏”生产注入了强劲动力。截至 4 月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为 234.66 亿元,较年初增加 4.31 亿元。
该行将继续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使命,不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为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