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振龙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如果要能吃上一份柔软滑润、鲜嫩清凉的绿豆粉皮,那真是一次不错的生活享受。
在山东省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周家绿豆粉皮”凭借六代传承170余年的技艺闻名。其以绿豆、水为原料,经选豆、泡豆、磨浆、沉淀、旋制、晾晒等十几道工序制成,成品厚薄均匀、晶莹剔透,当地民谣称“一座宴席均有剩,唯有粉皮吃个净”。2016年,该技艺成为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第六代传承人周园园自幼受家族熏陶,中专毕业后随父亲潜心学习技艺。2010年嫁入陶邵村后,因忙于家务暂搁手艺。2018年,她在家人支持下注册成立周家粉皮加工部,改造院落并招聘村民授徒传艺。2021年,她注册“周园园头像”“周家媛媛”商标,设计礼品包装,在辛周路开设实体店,同时借助淘宝、抖音等平台直播带货,产品销往全国。如今日均生产1000余张,年营业额超20万元,浙江一客户曾一次性订购200份礼盒,称其“吃出奶奶的味道”。
周园园考取农产品加工中级职称,培养多名学徒,积极参与非遗宣传,2019年成为宁阳县第三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22年获“宁阳县乡村人才振兴非遗传承之星”称号。她还带动乡村振兴:为20余名经济困难人员提供岗位,发放工资10余万元;连续多年在“九九老人节”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免费发放粉皮。
面对技艺“后继无人”的困境,周园园计划新建生产车间,创新工艺、丰富品类,并申请建立非遗工坊,通过教育培训扩大传承,助力乡村振兴。这一非遗技艺在她手中,既延续了传统味道,又走出了“非遗+产业”的致富路。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