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倩 刘桂斌
7 月 6 日,济南南部山区的济南星神特殊儿童关爱中心(以下简称星神)校园内,欢声笑语打破了往日的宁静。随着热烈的掌声响起,一所以平等、尊重、公益、全纳、融合、循环为理念的星淘淘公益体验店正式开门营业。这家慈善商店开业,使得星神在探索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合及就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一所公益慈善商店
“欢迎大家来到星淘淘!”
当日上午,七八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孤独症患者,在老师的陪伴下,站在店门口热情地向参加开业仪式的志愿者们打招呼。他们略显羞涩却真诚的笑容,拉近了与来访者的距离,也让现场氛围变得格外温暖。
走进星淘淘公益体验店,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间闲置仓库。经过精心装饰与改造,原本空旷的空间被巧妙地一分为二:一半化身为整洁明亮的超市式销售区域,另一半则成为井然有序的操作间。销售区域内,书籍、衣服、生活用品、玩具等商品分类明确,整齐摆放。每一件商品都经过细致的清洁、整理和消毒,还统一贴上了价格标签。
“这些商品大多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星淘淘公益体验店创始人、星神负责人张洪波介绍,“我们将爱心单位或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交由残疾人、特殊群体人员进行处理,让它们重获新生,变成爱心商品对外销售。而销售所得,将全部用于辅助残疾人就业培训、孤残儿童养育、弱势群体帮扶等公益事业。”
爱心人士帮“慈善超市”落地
事实上,这种 “慈善超市” 的运营模式在上海等地已发展成熟。它就像一个充满善意的循环系统:爱心人士捐出闲置物品,残疾人及特殊群体通过劳动赋予这些物品新价值,随后物品在“慈善超市”中完成流转,最终抵达有需要的人手中。在这个过程中,闲置物品实现了再利用,残疾人及特殊群体也获得了就业机会,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这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模式。”张洪波说,自她在上海学习了解到该模式后,兴奋得连续几天难以入眠。她感觉,这或许就是打开孤独症群体社会融合与就业大门的关键钥匙。于是,她迅速召集星神的老师和资深志愿者,共同探讨模式的可行性。幸运的是,她的想法得到了众人的支持与肯定。
为了将想法落地,团队决定利用校园内闲置仓库打造首个星淘淘公益体验店,以此节省房租成本。消息一经传出,众多志愿者及团队纷纷响应。有人主动承担起货架的整理与安装工作,有人耐心地带着孤独症患者学习商品分类与摆放技巧,还有人发挥专业特长,对仓库空间进行合理改造…… 大家齐心协力,只为让星淘淘早日与公众见面。
点亮希望:星淘淘未来的无限可能
开业当天,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星淘淘的支持。体验店内热闹非凡,不少生活用品的货架很快被清空。一位志愿者一次性购买了二三十件商品,笑着说:“这些东西都很实用,价格也实惠,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购买都是在做公益,何乐而不为?”到店的人几乎都满载而归,他们带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星淘淘公益体验店的开业,仅仅是探索 “慈善超市” 运行模式的起点。张洪波介绍,作为一名孤独症患者家长,她希望找到一条路,能陪伴这些孩子们终生。
“这一路走来,有太多艰辛。”在自己职业生涯最辉煌时期,张洪波辞职创办了星神。张洪波说,星神的校园搬过多次,最终才确定现在的地址,因为这里空间大,可以养鸡养鸭、种菜种树,也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接触户外的空间。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她还要帮助孩子们实现辅助型就业,星神在其中进行过多次探索,开发文创产品、出租爱心菜地、在爱心超市送餐等等。在张洪波看来,孤独症群体就像是方轮子,与圆轮子滚动的顺畅不同,方轮子的滚动必定是磕磕绊绊与缓慢并存。她说,之前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在探索一种可能,如何让方轮子能转起来。
说到未来,张洪波说,她和团队计划进一步完善店内的运营管理,拓展商品种类与来源渠道,让更多闲置物品能够在这里焕发新生。同时,他们也希望通过星淘淘,为更多残疾人及特殊群体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增强社会融入感。
“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星淘淘不仅能成为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窗口,更能成为全社会传递善意的纽带。”张洪波目光坚定,“每一次捐赠、每一笔消费、每一份关注,都是在为他们的未来助力。”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