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合尼山|胡亚军:深耕守正创新之道,让政德教育彰显时代活力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7-08 103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易雪 丁安顺 通讯员 胡宾

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深刻契合了当下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与全球治理的需求,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推动全球现代化搭建了重要平台。对此,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胡亚军表示,这是在交流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

近年来,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深耕齐鲁文化沃土,以“守正创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政德教育特色资源;以“明体达用”将其创新性发展成果应用于政德教育实践,多措并举推动政德教育提质增效,让独具特色、以文化人的政德教育“落地见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积极贡献力量。

守正创新

传统文化在政德教育中焕发生机

“‘各美其美’是文明传承的根基,更是推动全球现代化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胡亚军解释说,近年来,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始终坚守文化根脉,以“守正创新”的理念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聚焦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将文化经典、历史遗存等承载的政德教育资源去粗取精、提炼转化,阐发出符合时代需要和政德教育需求的新内涵、新价值。

70余堂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政德教育专题课程,构建起系统权威的课程体系;依托济宁“三孔”“两孟”、曾庙、武氏祠等传统文化遗产及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孔子大学堂等现代文化设施富集的优势,打造 40 余处现场教学点,让文化景区成为政德教育的鲜活载体;通过译注经典、开展课题研究,推动文化经典解读向政德教育理论研究转化……一系列的实践成果也正是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对“各美其美”的生动诠释。“唯有先守护好、传承好自身文明的精华,才能为文明交流互鉴筑牢根基,为全球现代化注入独特的文化力量。”胡亚军说道。

据了解,作为立足孔孟之乡、扎根齐鲁文化沃土的特色干部学院,山东济宁政德教育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一处创新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教育培训的干部学院,列入了中组部党性教育干部学院目录,在帮助全国各地干部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政德修养、引导社会风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院成立以来,已承接中央党校中青班和34个国家部委的各类班次2200余期,培训学员12万余人,在全国打响了政德教育特色品牌。

明体达用

文化创新成果赋能政德教育实践

“‘美美与共’是文明发展的必然,更是全球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特色差异之别,唯有相互尊重、交流互鉴,才能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全球现代化进程。因此,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同时,我们要始终注重以开放姿态促进文明交流。”胡亚军表示。

“我们开展了像体验教学、礼乐剧目、音乐党课等新型教学形式,这样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我们利用嘉祥大学书院相关场所安排学员参与拓片制作、《论语》抄诵等体验教学;精选地方非遗和传统曲艺,创作山东快书、渔鼓等礼乐剧目;还打造了《走进<诗经>·品味经典》优秀传统文化音乐党课,该党课还受邀到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等多地交流,可以让学员们在沉浸式教学中感悟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胡亚军说。

如何突出时代性及创新性,将传统与时代结合、传承与发展并举?胡亚军解释,学院以“明体达用”为指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应用于政德教育实践之中,通过政德教育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政德教育相适应、与干部需求相协调,并及时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成果应用于政德教育工作实践之中。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下一步我们继续深化文化‘两创’实践,在守正创新中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明体达用中推动其与现代文明相融合、与其他文明相借鉴,为推动‘两个结合’落地见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政德教育力量。”胡亚军表示。

责任编辑:李腾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