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陈丹
“我想这条产业链上的,尤其种植户们都挣上钱。”梁山县远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洋农业)的技术负责人张秀停是一名90后,也是一名新农人。从山东农业大学硕士毕业以后,她便做起食用菌研发与种植,她说,用技术让农业发展更有活力,让农民田里的食用菌种得好、卖得好是她的初心和使命。
食用菌种出致富路
7月的日头格外烈,大早上太阳便高高升起,蒸腾着大地,掀起一层层热浪。在远洋农业的育种车间,张秀停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走进液体罐放置室,房间里整齐排列着一个个液体罐。只见张秀停穿梭期间,一会儿踮脚观望,一会儿低头查看,了解着各个液体罐内了菌球生长状态。“液体罐内装的是黑皮鸡枞菌菌球,通过高温高压,我们营造了液体罐无菌环境,助力菌球生长。”张秀停介绍,通过液体罐的搅拌控制菌球的大小,避免菌球过大或过小导致堵塞,目前各个罐的搅拌速度都刚刚好。
“看这个13号液体罐,已是菌球生产的第五天。它有一定的浓度,菌球呈现大小不一的毛刺形状,而且没有刺鼻的味道,证明其生长的很好,再用1到2天就可以进行接种了。”在判断罐内有无杂菌方面,张秀停思路清晰。“杂菌的生长速度比正常菌种更快,如果罐内有杂菌会更粘稠,密度更高。而且,我们采样了各个液体罐的样液,放置在试管中。试管内的样液生长速度比罐内更快,一旦出现问题就能提前发现。”她边观察边介绍,“一个液体罐约1000L,5至7天即可长好,能接近3万只菌包。”
据了解,黑皮鸡枞菌富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醇类物质及多种生物酶,种植技术难度低,并且,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远洋农业已将其感染率控制在2%。除了该品种外,远洋农业还在张秀停的推动下,栽培着秀珍菇、灰树花、鹿茸菇、金耳等品种。并且,通过“公司+农民小老板(合作社成员)+农户”的运作方式,推出基地加农户风险共担模式,远洋农业免费提供菌包、提供技术指导、负责产品回收与销售,农户只负责生产管理过程,按销售额企业与农户五五分成,通过实施这种模式,可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济效益显著。
食用菌研发里的大文章
厂房里的菌种研发室是张秀停的秘密花园,在这里她迷茫过、急躁过,也开心着、努力着,这里记录着她菌种研发的日日夜夜。
“目前我们正进行红托竹荪的研发,该菌种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经济效益好,但也生长周期长、易伤变、发病率高。种植起来容易,但研发困难重重,有很大的技术瓶颈。”张秀停介绍,该品种从今年3月开始研发,经历了配方试验、分离等阶段,目前正进行试管撞击试验,预计年底可进行出菇试验。而一般菌种,其研发时间只需3到4个月。
张秀停介绍,这是由于红托竹荪的生物性特征决定的。目前,各类食用菌的研发主要掌握在企业手中,是不外传的商业机密,企业想要突破新品种菌业的种植,只能靠自己。“3月到5月我们的研发过程并不顺利。以往的菌类研发,都是在菌种初生长时进行试管试验,起初我也是抱着这一固定思维进行研发育种的,但效果并不好。后来,随着试管里的菌种逐渐增多,我们才弄懂其中的奥义。”她说。菌种的研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各类成份配比、营养及试管控制等,都会对结果产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影响。受阻时,张秀停也沮丧、着迷、迷茫,但她也深深知道,为了弄懂菌种生物性特征是急不得的,只能一点点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失败受阻时很正常的。”张秀停说。
作为一名女性,从事农业行业并不轻松。张秀停的硕士同学近80%都已转行,但张秀停从未想过退缩。她努力用科学技术,让食用菌产业链上的,尤其种植户们都挣上钱。曾经,在其他企业就职时,张秀停研发过一款菌种,但在种植时发现,因卖家及种植因素,只有企业赚钱,种植户们反而赚不到钱,甚至亏损很多。没有丝毫犹豫,张秀停抛弃了该品种的研发种植。
下一步,张秀停说,她将继续利用科学技术研发新菌种,做好食用菌推广,让更多种植户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