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

昨天,以“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城市主题对话举行。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昨天,以“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与科技创新”为主题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城市主题对话举行。150余位故友新知带着对“城市发展与未来”的思考相聚天津,共叙友谊、共商合作、共启明天。现场,中外嘉宾还通过加强文明互鉴、科技创新、产业对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务实合作,交流可持续包容发展的城市治理和发展经验,携手构建更加美好的上合组织家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展示窗口,也是国际交往的关键枢纽。特别是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正在形成独特的“城市外交”路径,在推动包括公共卫生、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互联互通等中外地方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莫斯科非常关注中国城市在交通发展、医疗卫生、城市建设以及数字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经验。”发言嘉宾亚历山德拉·沃罗诺娃曾两次到访中国,这位俄罗斯莫斯科市对外经济和国际关系局莫斯科国际合作中心对外经济事务部顾问,细数莫斯科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中国多个城市的密切交流,“就在上个月,几乎每周都有来自中国的城市代表团访问莫斯科,考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业区再生等项目。莫斯科专家也常赴中国,积极与很多城市开展合作,并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中,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间合作”是这场对话上的高频词。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吉扎克州与我市缔结友好关系,乌兹别克斯坦中亚国际研究所副所长舍尔佐德·法伊济耶夫对发展友城各领域务实合作充满期待。他还在现场提到,中国—中亚机制为多边合作提供新范式,为地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比如,中吉乌铁路项目将为很多沿线城市的百姓造福,中国与中亚国家务实合作破解的是发展难题。”
哈萨克斯坦“欧亚世界”公共基金会主席爱德华·波列塔耶夫表示:“我们不仅要重视国家层面的合作,也要重视城市层面的合作,城市无疑将成为上合组织框架内经济增长与合作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中国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成绩亮眼,各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张桢将其归纳为“四大创新实践”,并在现场向嘉宾们分享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一是理念创新,即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智慧城市;二是技术创新,即建设更加沉浸互动的智慧城市;三是场景创新,即建设更加惠企利民的智慧城市。在提到第四点运营创新,即建设更加绿色低碳的智慧城市时,张桢举例,天津在公园座椅、路灯、路面铺设光伏板,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同时建设智慧化综合管控(CIM)平台,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绿色化融入城市更新“策划、实施、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出城市智慧化管理与服务运营新形态,助力产、城、人融合发展。
在对话活动举办的前一天,与会嘉宾们前往天津港、鲁班工坊等点位调研。在了解天津的过程中,吉尔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对这座城市赞不绝口。“置身天津会发现,无论是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创新技术,还是特色建筑风格等,这座城市都是高效、绿色、安全的‘城市典范’。”他说,“应加强上合组织国家以及各城市间的合作,相互取长补短,深化友好合作,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就和天津缔结友好城市,两市在经贸、教育、人员往来等方面交流密切,天津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海陆交汇点之一,天津港作为服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国际枢纽港,就是中亚的海上门户。”
敞开怀抱的天津“朋友圈”遍及天下。截至目前,我市各类国际友好关系城市已达103对。其中,在上合组织国家中建立友城20对,覆盖11个国家。
“朋友多了路好走”。天津将以这次“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为契机,不断丰富城市合作内涵,继续探索与友城“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内容,把开放的“蛋糕”做得更大、把合作的“清单”拉得更长。(记者 史莺 韩雯 记者 张立 周伟 摄)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