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新风评丨涵养文明“家”力量,焕发城市新景象

大众新闻·黄三角早报 昨天16:26

在张惠家庭十五年如一日公益坚守的身影里,在锦苑社区“幸福长廊”邻里互助的暖意中,在安宁社区协商议事会上热烈讨论的建言里,东营的文明画卷,正以“家”为笔触,晕染出独特的幸福底色。这并非宏大的口号,而是浸润于城市肌理的生活日常——当家庭这一社会的最小细胞被充分激活,城市文明的根基便拥有了最深厚的滋养。

家风涵育,为城市文明注入源头活水。垦利区兴隆街道评选“美德家庭”“文明楼道”,中山社区亲子诵读浸润于国学经典与家规家训,安宁社区的“家风课堂”开进寻常百姓家。全市一年万余场的“德润东营”宣讲,如同春风化雨,悄然播撒文明的种子。6453户“文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和1.1万余名优秀家庭角色的涌现,是“积分超市”“社区基金”这些创新机制让美德善行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的自然结果。核心价值观的光芒,正是从这样一个个具体的家门透出,照亮了社区、温暖了街巷。锦苑社区将“五为”志愿服务嵌入日常,邻里互助的大爱正是千万家庭好家风的自然延伸,是城市文明底蕴最坚实的支撑。

机制创新,让家庭力量有效融入治理体系。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专项意见,为“小家促大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山社区的“七色家庭档案”精准描摹居民需求,安宁社区的协商议事会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社区民警王青涛创新“三色家暴预警”机制,用法治思维守护家庭和睦、家风清正。近年来,东营市累计培育各类公益性、互助性社区自治组织4294个,吸引43%的居民走出家门、融入治理,生动诠释了家庭这个“最小单元”如何被有效激活,成为社会治理最广泛、最活跃的基石。千头万绪的治理难题,最终都落脚于千家万户的关切与参与。

协同育人,织就家庭文明发展未来图景。东营连续四年将家庭教育纳入民生实事,建起36处0至3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标准化社区、120处标准化家长学校,1.09万次指导服务,将专业的支持送到居民“家门口”。河口区崇文社区的家庭教育课堂,解决了家长的育儿困惑,更传递了科学的理念。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优势,打造了“推门可见、服务可感”的指导网络。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等挑战,六部门联合推动“家规家训进社区”,从源头上培育规矩意识与法纪观念,让德育的种子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浇灌下同步生根发芽,编织出“育人同频”的和谐图景。

在黄河尾闾这片土地上,东营以“家”为支点撬动城市文明与治理升级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实践样本。它无声地诉说着:当“小家”的温馨和睦与“大家”的和谐发展同频共振,“家和万事兴”的幸福图景便不再是遥远的愿景,而成为这座城市最真实、最动人的底色。这底色,源于每一个家庭焕发的文明微光,最终汇聚成照亮整座城市的温暖力量。(大众新闻记者 商尧)

责任编辑:马瑞琳

商遥遥

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