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作为全国第 14 个国家级都市圈,济南都市圈正加速融合发展,近日,济南市政协组织开展重点提案督办月度商量活动,从基础设施的 “硬联通” 到产业协作的 “软联动”,再到公共服务的 “心相通”,推动济南都市圈朝着 “协同更高效、发展更均衡、民生更幸福” 稳步迈进。
织密立体交通网
做强算力新基建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都市圈协同发展的 “先行官”。为摸清济南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情况,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调研组先后到济南国际机场、小清河主城港区等地实地调研。
当前,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正加速推进,在GTC综合交通中心,济南机场扩建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航空和水运处处长王立嵩介绍,未来这里将引入济滨高铁及 3 条地铁线路,打造集航空、高铁、轨道交通于一体的 GTC 综合交通中心,实现多种交通方式 “零换乘”,日均至成都等枢纽城市航班达 7-8 班,济南机场成为区域化枢纽。
在水运领域,小清河 “黄金水道” 的潜力持续释放。山东水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孙大川介绍,目前,小清河内河船只能从济南港到寿光港 181公里, 到海港潍坊还缺11公里没有打通。若 11 公里断链打通,将实现与潍坊海港的无缝衔接。“我们还预留了从小清河到机场货运区的一条线,这样就是空水联运 空铁联运,未来都要实现。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周建国表示。
交通规划层面,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崔纪鹏提出 “对外辐射、对内组网、产交融合” 三大策略建议,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密西向班列班次;推进济南绕城高速北环与都市圈环线南环建设,实现 25 个区县 “县县通高铁”;探索 “交通 + 旅游”“交通 + 低空经济” 模式,依托泰山、黄河文旅资源打造主题路线,在高速服务区布局低空物流配送网络。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创新焦点,济南市政协常委张健建议依托济南算力基础设施优势,构建都市圈算力互联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场景应用。
对此,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副局级领导罗讯介绍,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大数据局研究推动济南都市圈联动发展促进算力共享事项。协助都市圈内的算力中心和算力需求企业建立合作,促进算力供需对接。同时,逐步构建直联算力网,强化算力资源的灵活调配、及时响应。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于洪涛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市交通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35个,计划完成投资3500亿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250.8亿元。近年来,济南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推动“交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通过交通+路演、交通+低空、交通+旅游、交通+智慧、交通+能源生态的融合,全面提升济南交通枢纽的能级。
强化济南“圈心”引领力
实现产业互补、错位、协同
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是委员们聚焦的重点,多项建议为产业协同提供了清晰路径。
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济南都市圈正以 “核心引领、错位互补” 为原则,打造跨区域产业集群。金威刻激光等企业已实现产业链本地化配套,泰安材料热处理、滨州铝材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入济南制造体系。齐鲁软件园人工智能岛搭建的算力服务平台,已为都市圈企业提供精准算力匹配服务,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地理与环境学院院长王成新建议,在现阶段,济南都市圈6市产业基础较强,各市都有基础产业,应该纵向延伸济南产业链条,从延伸的供应到终端产品,形成完整的闭合。在横向上,形成中心城市总部+周边的制造、中心城市研发+周边产业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的产业合作化布局,实现产业的互补、错位、协同。
济南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委员建议,培育区域行业龙头,组织跨领域交流,避免中心城市析出效应。
文旅融合方面,山东省旅游业商会副会长常德军委员提出,要“激活‘山河圣人’巨场能量,串联泰山、黄河、圣人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构建齐鲁文化旅游走廊,打造交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
对此,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元辉表示,市工信局构建了“总链长+链长+链主”的协同联动机制,推进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集中优势资源做强做优标志性产业链,对标全省18条标志性产业链、66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形成济南的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持续推进产业链的协作和产业链招商。
打通数据链延伸服务链
推动公共服务“无差别”共享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福祉,委员们从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角度献计,推动都市圈服务 “无差别” 共享。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省市一体化审批服务大厅,了解都市圈医疗卫生服务同城化和“跨市通办”商事登记服务等情况。
在医疗卫生领域,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已连通全省 16 地市、1500 家医疗机构,累计服务 58 万人;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正构建 “三级医院集群 + 县域医共体” 协同机制,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广安门医院济南院区等优质资源将形成辐射效应。
政务服务 “跨市通办” 取得突破,六市推行商事登记全域通办,企业跨市迁移社保、公积金变更程序正随全省信息系统上线逐步简化。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已与 13 家地铁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探索 “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 企业点单培养” 模式。
市医保局规划法规财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葵建议,建立资源整合、标准统一的跨区域医疗协同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在教育与就业服务方面,市政协委员、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静建议 :“职业教育要与都市圈产业协同,提供精准人才供给。”韩超委员提出: “建立人才求职需求数据库,汇集周边人才资源。”
政务服务与数据共享上,济南市政府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处副处长、民革市委会委员姚芳建议:“推动大数据互联互通,丰富应用场景,让企业和群众享红利。”
济南市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王旭建议,教育界推进都市圈建设可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发挥驻济及周边高校科研和服务企业作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推动经十路科创走廊东延,覆盖淄博周村、张店、邹平等区域;三是政府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对接,学校按企业需求调整专业。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