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纪培振
清晨薄雾未散,市民们缓步踏上佛慧山新铺的青石板路。风穿过新栽的银杏林,拂过行人的面颊。停下脚步,深吸一口气:“山,真的回来了。”这片曾被钢筋水泥禁锢的山林,如今重新在城市的喧嚣中吐纳呼吸。
仅仅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近日,“践行‘两山’理念 建设美丽山东”媒体行走进济南佛慧山,实地探访这片城市绿肺如何通过一场果断的生态修复行动重焕生机。
“还山于民,不能再等!”2020年济南市委决心行动。11月19日,机械臂挥向侵占绿地的建筑,尘烟起处,不仅拆除了违章体量,更卸下了市民心头积压多年的郁结。历下区以“生态恢复”为唯一中心,统筹体制、机制、技术与管理的“四创新”,在2021年4月完成10.8万平方米的生态重塑。
“最难的是在拆除后的‘伤疤’上,让山体重现自然的生命力。” 济南市林场工程建设部工程师张浩介绍到,修复的核心是尊重自然、恢复生态。工程团队以“自然、生态、野趣”为笔,精心修复山体创伤。9.3万平方米的绿地上,6000余株乔灌木重扎新根。其中108棵特选银杏、五角枫、朴树,如绿意凝成的佛珠,默默守护山灵回归。蜿蜒山径引向林间,原生植被与巧妙补植浑然一体,刻意为之的“野趣”里,蕴藏着生态疗愈的智慧。
行动的温度,体现在便民利民的每一个细节。 山脚下,近500个停车位巧妙地分布在2处地下停车场及1处林荫停车场,有效解决了市民登山“停车难”的问题;500余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设施齐备,为休憩提供了便利。夕阳西下,崭新的步道沐浴在金色光芒中,孩童在葱郁林木间奔跑嬉戏——佛慧山北入口,已无缝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画卷。
“山还是这座山,却像被轻轻擦亮了。”市民们俯瞰焕然新生的北入口,城市天际线在葱郁山色中舒展。钢筋水泥退场处,山林重新开始呼吸。这一抹城市绿肺的起伏,正是“绿水青山”理念最坚实的济南注脚——当生态回归本位,山便真正属于每一个仰望它的普通人。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