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优厚待遇招聘考古领队,当年“冷板凳”如今成了“香饽饽”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08-27 143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乔显佳

在时下考古热、文博热的背景下,一些相关岗位变得“吃香”。近日,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发布一则公开招聘考古领队(项目负责人)公告,开出令人艳羡的优厚待遇。

一二十年前,考古还是公众较少关注的“小众”行业。记者采访中,曾有从业者感叹“坐冷板凳”,言犹在耳,如今变得炙手可热,年轻一代考古从业者“赶上了好时代”。

济南招考古领队,用了一个“抢”字

齐鲁壹点记者注意到,该公告8月23日22:03发出,在此之前,8月15日、8日、1日,7月25日、18日,每隔约一周,发布单位济南市考古院发布同样内容的公告。

据该招聘公告,济南市考古院面向全社会招聘考古领队(项目负责人),要求具有国家文物局考古发掘领队(项目负责人)资质,具有5年以上田野考古工作经历,具有文物博物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年龄应在50周岁以下(1974年6月以后出生)。岗位招聘计划为2人,报名有效期至11月30日。

据公告:聘用人员纳入财政拨款事业编制,有关工资、福利执行国家、省和济南市有关规定。若聘用人员符合济南市考古领军人才认定标准的,可享受总额为40万元的工作生活补贴,其中第一年给20万元,第二年、第三年各10万元。除此之外,“可不受单位岗位总量和结构比例的限制申报、评审职称,评审通过的可按规定程序聘用到相应岗位,在相应岗位没有空缺情况下,可设立特设岗位予以聘用”。

面对如此优厚的待遇条件,报名情况如何?

从济南市考古院连发招聘公告看,此次考古领队(项目负责人)招聘并不如外人想象中那么好招,济南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谈及该则招聘称,公告“长期有效”。他还用“抢”字显示用人的紧迫性。

当年“冷板凳”如今已成“香饽饽”

采访中,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负责人郭俊峰提到,为保护地下文物遗产,无论是配合土地出让,还是配合工程建设,按规定都需要考古先行。这是时下“领队荒”的原因之一。

考古领队作为考古项目的法定负责人,直接关系一所考古机构所能够承担的考古项目数量和质量的高低。作为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所属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始建于1997年,成立迄今28年,也仅有5名领队。

济南市考古院以这套阵容,要想应对全市范围内“层出不穷”的新开考古工地,可谓左支右绌,疲于应付。更不用说,还要承担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认定工作,承担出土文物的接收、移交、保护、修复、研究等工作。以及,承担考古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开展公共考古工作,等等。

山东属于文物大省,但包括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等多家有资质的考古机构在内,目前全省持证的考古领队也不足100人。

济南市考古院负责人郭俊峰介绍,眼下“抢”考古领队已成全国之势。像绍兴、呼和浩特、景德镇、榆林等地许多高校和城市的考古机构早就开始出台优惠政策招揽考古领队人才。济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领队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先后出台了认定济南市考古领军人才、引进考古领队的政策,积极为培养、引进考古领队人才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目前已经完成5名济南市考古领队人才的认定,并积极引进高层次考古领队人才。

一二十年前,考古发掘还是公众较少关注的冷门学科,伴随社会的发展,公众文化遗产意识的不断提升,考古发掘逐渐变为“显学”。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抢”领队只是当下考古热、文博热人才境遇的缩影,与之一起“吃香”的还有大量文保修复岗位、技工以及院校师资等。而早在“抢领队”之前,更加劲爆的“抢文物专家”大战已在几个文物大省之间打响。其中,河南省几所大学“砸”出上百万元重金,将国内领衔性考古文博机构的学术带头人直接“掐尖”,引起社会瞩目。

培养领队条件苛刻,名额太少“僧多粥少”

据悉,时下考古领队之所以难招,既与数量太少有直接关系,更与现实中,培养一名考古领队的条件近乎苛刻有直接关系,让很多考古人望“证”兴叹。

根据要求,报考考古领队(项目负责人)的首要条件,需要报考者本科或研究生必须是考古专业,毕业后,从事一线田野考古工作5年以上,拥有中级职称2年以上,且发表过若干考古方面文章。上述条件一条条卡下来,符合条件的考古人员已不多。

这还不止,作为济南市考古院现有“5名领队之一”,2003年毕业于山大考古系的何利介绍,符合上述条件的考古人员,还须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为期半年的田野培训及另一室内学习。上述两项培训资格严控,平均一省一年也只一两个名额,且培训有一定的淘汰率。

何利工作中

即使一切顺利的话,一名考古专业毕业生从工作到考取领队证,至少30岁了,甚至40多岁。

拿到证的考古领队(项目负责人),工作并不轻松。根据田野考古有关规定,考古项目实行领队负责制,所有工作均由领队统筹负责,领队的水平直接决定考古发掘项目完成的质量。由于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且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直接有关,考古领队每天肩上的责任非常大,需要随机处置各种新发情况。考古中出土壁画、青铜器、木器、有机质文物……是常事,都需要考古领队提前做好各种预案。优秀领队不仅自身具有研究、解决问题的本领,专业知识过硬,还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活动能力——能联络组织全国、各领域的专家,齐心协力把文物遗产研究好,保护好,利用好。而除了现场发掘,后续研究、整理各类材料,写报告、出成果,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考古领队都是第一负责人。

鉴于眼下考古项目太多,而领队太少,各地实行“执行领队”办法,一名持证的考古领队可以担纲两个考古项目工作,具体由“执行领队”负责,但仍无法“解渴”。

责任编辑:乔显佳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