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管悦
8月27日,在济南市历城区保盛·济南府项目施工现场,塔吊高耸、机械轰鸣,工人们有序穿梭,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
作为济南历城区保盛置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历城区开发的第一个大型综合体项目,保盛·济南府项目不光有住宅,还有商业和公共配套,对这家民营企业来说,意义非凡。
谁又能想到,项目在刚起步时,就迎面撞上了一头“拦路虎”——报建团队换了人,新成员面对施工许可、消防审查、人防审批等一道道专业门槛,一头雾水,不知从哪里下手。
“说实话,这么多手续,该先办哪个、哪些能一起推进,我们真是心里没底。”公司总经理李静华说到这儿,语气里还带着当时的焦虑,“审批慢一天,整体进度就拖一天。像消防、人防这些特别专业的环节,真巴不得有个明白人带带我们。”
就在李静华和团队发愁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转机来了——有人主动上门帮忙了。
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程项目审批服务处工程师王宗涛和济南市历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科负责人李佳宁听说企业遇到困难,马上组了个“项目管家”小队,带着一整套解决方案,推开了李静华办公室的门。
从掰开揉碎讲政策,到帮忙整理申报材料,再到一步步教他们在网上操作,两位项目管家全程“陪跑”,专门攻克开工前的“最后一公里”。
“济南市早已把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工程安全和质量监督手续,还有人防相关的许可等都合并成了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王宗涛说,企业申报时,只需提交一套材料申请办理,通过系统线上分发到相关审批部门,审批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统一出具审批结果,避免企业申报“多头跑”,实现“一站式”集成服务。
办理过程,也比企业想象中更快。“真没想到这么快。”李静华一边翻着刚审批下来的材料,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就在电脑上勾选几个选项,上传一次材料,没过多久——施工许可、消防备案、人防手续,全都齐了。”
她捧着那叠还带着打印机温度的文件,语气里满是踏实和欣慰:“这下项目能提前开工,资金成本也省下不少,真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截至目前,在济南,已经有超过2752个项目体验了“开工一件事”改革所带来的便利。以前企业要准备厚厚一沓55份材料,现在精简到了13份;审批时间大幅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效率提升95%。通过主动上门服务、“项目管家”一对一指导、审批流程优化等举措,项目落地更快、开工更早、见效也更迅速,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济南这项改革,不仅实实在在解决了工程审批的“老大难”问题,也用行动打造出优化营商环境、力挺民营经济发展的“济南样本”。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