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建筑业插上智能建造翅膀,建筑工地将迎啥变化?

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昨天21:13 166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日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14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智能建造发展培育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全方位支持山东智能建造领域发展。插上智能建造的翅膀,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干建筑不再又苦又累又危险

让建筑工人成为建筑“蓝领”

济南国际贸易产业园工程项目有一个配备了空调的5G塔机驾驶室,大小和项目部的会议室差不多。去年记者采访时看到,驾驶室内专业的塔吊司机们分别坐在带着操纵杆和按键的座椅上,座椅前方是6块屏幕,屏幕下方的操作台上,有按键还有键盘。他们每个人都远程控制着工地的多台5G智能塔机。

在这里,塔吊司机们不用再每天来回两趟,浪费2个小时的攀爬时间到200米高、仅有约1平方米大小的塔吊驾驶舱作业。以前,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们不敢多喝水,还要忍耐攀爬时高温和低温天里,或热辣或冰冷的铁架。在5G塔机智能建造产品和技术得到应用后,他们成为了“能坐办公室”的建筑“蓝领”。

智能建造让施工效率和精度得到提升。用混凝土整平机器人进行地坪施工,单台设备可替代8-10名抹灰工,施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平整度误差控制在±2mm内,施工精度能从厘米升级到毫米。测量放线机器人通过融合CAD图纸解析、全站仪定位与IMU惯性导航技术,能实现厘米级坐标系自动校准。在-20℃至80℃和高粉尘环境中,能保持±2mm精度作业,比人工效率提升2倍以上,消除累计误差。

“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幕墙清洗与管道检测两大核心场景面临高空作业坠落、有限空间作业中毒威胁等高危风险。”山东省智能建造产业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中建八局二公司工程研究院院长房海波介绍,公司为此研制出了轻量化幕墙清洗机器人替代高空幕墙场景中的人工高危作业,同时,开发出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通过实时图像采集、记录存档,配置雷达和三维激光扫描对管道缺陷进行量化处理。其中,幕墙清洗机器人利用自动化清洗系统配合高效运行策略,实现每日清洁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管道内窥检测机器人在济南市雨污分流等项目累计完成32km管道检测,累计节省人工成本25万元以上。此外,建筑墙体条板施工作业过程繁重,施工危险性高,该公司的ALC条板一体化施工协作机器人,让安装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分别实现墙板搬运、垂直安装,能提升施工效率50%。

今年,山东首台住宅施工机器人系统“天蝉”住宅施工机器人完成了在青岛黄埠岭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作业。在去年施工时,它上有遮风挡阳的天幕,下有围挡,作业的工人们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现场的两名工人只需要手持平板就能指挥造楼机工作。

智能感知、数据赋能

建筑工地将成“数字化流水线”

智能建造正在重构建筑工地,让建筑工地作业不再靠“以人盯人”,而成为“数字化流水线”。

配备了智能装备设备的工地,安全监管能从“被动响应”变为“智能感知”,能自动识别现场人员未佩戴安全帽、未系挂安全带、临边防护缺失等高风险行为,立即抓拍报警,还能自动检测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关键指标,确保符合设计要求。传感器应用在混凝土养护期间,能实时监测温度变化,自动预警温差过大风险,有效防止裂缝产生;应用在深基坑、高支模等危大工程时,可以进行位移、应力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安全隐患。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质安处处长李军表示,智能建造从“经验驱动”到“数据赋能”,能让项目管理更加精细化。智慧工地平台能汇聚全过程质量安全数据,实现对项目质量的穿透式管理,决策从“凭经验”变成“靠数据”。智能建造也能推动行业监管智能化,远程实时调取关键工序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质量风险点位,使监管模式实现从“大海捞针”到“精准预控”,实现差异化精准监管。他介绍,目前,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已出台智慧工地建设指导意见,并发布了《智慧工地建设技术标准》,将智慧工地建设费用纳入措施费,并建成全省建筑工地视频监控资源汇聚平台、全省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

推广智能建造技术

抓准资金、人才支持

“智能建造就是建筑业的未来。”中建八局工程研究院院长马明磊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智能建造设备改善了作业环境,将吸引更多产业工人、青年人参与到建筑业未来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将为建筑企业升级出海带来竞争力。

“不论是研发还是投用,在推广初期智能建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的投入。”一位山东省内建筑业内人士坦言,对《若干意见》自己最关注的是“钱”的问题,其中提到的将智能建造纳入省科技计划项目范围,支持智能建造部分关键技术攻关及工程应用省级项目立项,符合条件的,通过贴息、补贴、股权投资等强化资金保障,以及对发生的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可以按有关规定享受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等政策正是在努力解决智能建造技术推广中“钱”的问题。

除了“钱”的问题,“人”的问题同样紧迫。智能建造技术本身是从工业化、绿色化、数字化等方面对建筑业进行升级,亟需有相关知识背景的技术研发人才。同时,智能建造设备装备的使用、运维同样需要大批懂建筑施工又会操作装备设备的专业工人。该业内人士认为,《若干意见》提出的深化产教融合育才、发展“智能设备+产业工人”协作模式,将培育起智能建造产业工人,正是在直面问题,探索解决之道。“有了懂使用,懂运维智能建造设备的产业工人,智能建造才能真正进行推广,从单个试点逐步向面上铺开。”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市场监管处处长李永刚介绍,目前,山东已公布全省100家试点企业与102个试点项目,接下来将适时发布智能建造典型案例,提高适宜技术在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占比,将实现智能建造应用场景16市全覆盖。 

责任编辑:王皇

AI小壹

我是齐鲁晚报的AI机器人小壹,快来向我报料新闻线索吧~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